¶起因
爸爸想买一个叫佐川吉的手锯用来修剪花木。正好我的手机上没有安装淘宝APP,于是我用浏览器上淘宝查一下。从UC首页打开淘宝,首先是跳到了一个赌博网站,应该是流量被运营商挟持了,后退后再次进入,出现https的标志了,没有广告顺利进入网站。
淘宝早在15年就做了全站的强制 https,我的 http 请求能够在收到淘宝服务器响应前被当地 ISP 挟持,实际上这里面黑幕重重,不仅仅是简单的挟持网页脚本那么简单,还有伪造数据帧,伪造 ACK 等,论危害性可以说是什么黑产都可能发生,本文不说这个。
继续网页淘宝搜索佐川吉锯子,点击了排第一的锯子,价格也比较便宜,看了一会宝贝详情发现并不是佐川吉的,而是另一个腾什么的,为了验证我还换了一个手机去查,第一名的又变成一个叫做佐佐木的牌子,总之并不是我搜索的牌子,从第二的结果开始倒是正确的搜索结果。
记得之前淘宝的主搜同事和我说过搜索结果的前几位有些是广告,很久前我就确认过,想着应该是这样卖流量给商家,一种盈利模式,没想更多。
现在以用户的心理来使用淘宝的话,有一种一不留神就这样被耍了的感觉。居然心生隐隐的厌恶。
¶开放还是封闭
在浏览器上用淘宝,几乎每个网页都会跳弹窗下载淘宝APP,又或是吸顶或吸底的Bar提示打开APP。
用流量优势区域做流量拦截,证明这是一种主动决策,利用 APP 的粘性提高用户留存。
非常明显强势地提醒用户请用APP浏览,在浏览器里用户每进入一个网页都要点掉一个提示弹窗才能继续浏览,如此糟糕的用户体验更会使用户不得不下载APP来使用,恶性循环开始了,数据会显示网页端淘宝的用户停留时间短,购买转化非常低,于是公司更多的资源会被投入到制作APP,循环往复。
提示栏并不考虑用户的可视区域,总是强制显示,这是漠视用户体验的一种体现。
在移动端Web应用如同过街老鼠一般,企业恨不得用户只用APP,又担心用户删除APP,于是千方百计在用户手机上刷存在感,长此以往用户不堪其扰。 而网页端的用户流量又是天然会出现的,这个角度说Web还真像老鼠一样打不绝灭不净,到处都有,真是有趣。
¶web 即大自然
Web也即互联网,Web就像大自然亦或是自然资源,APP就像人类的制造的机器,机器依靠自然提供原材料,并且一定程度上会破坏自然环境。没有原料,机器无法运作,从这个角度说,Web网络流量就像输入给机器的原料,比如水、木头、农作物等,那么,输出是什么呢?输出利润?
我没想明白,也不想明白了。